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|| 至圣先师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永垂不朽!

2021年09月28日 2259

(环球转载)

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

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|| 至圣先师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永垂不朽!

  孔子在中国,一向被尊为“至圣先师”。“圣”是中国人一种人格之称。什么人格可称为圣?可以说圣是一种最崇高、最完美、最伟大的人格。而孔子是这种人格中更伟大、更崇高、更完美者,所以被称为“至圣”。

“师”是老师,在小学、中学或大学中,教授任何一门课程的先生,同可称“师”。但孔子之“师”是“为人师表”,做一切人的模范榜样,做一切人之师。

  孔子凭什么来为人师表?做到如此伟大人格的呢?这很难讲。孔子既不是一位哲学家,也不是一位在某一方面特别见长的专门学者,又不是一位社会改革家,或是一位宗教家、大教主,同时也不能只称为是一位教育家。因今天我们所谓的“教育家”,涵义仍与孔子人格有些不相称。

  孔子之伟大处,正在教我们以人道,即人与人相处之道,即教我们如何立身处世,在社会上做一人。孔子的教训,以道德始,也以道德终。 孔子所讲的道德,却并无甚深玄义,人人能懂、能说、能做。孔子之道之大,正因此道乃人人所能知、能行者。

  孔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。”孔子一生学问,自立“志”始。我们只要有孔子之志,便可学孔子之学。

孔子之道,是本原于心理的、社会的、历史的,人人能知,人人能行。只要你有志,你肯跟他学就行了。这是孔子之道之伟大处。

 ——史学大师、国学大师钱穆先生

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|| 至圣先师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永垂不朽!

每年的9月28日,

是“至圣先师”孔子的诞辰纪念日。

在中国大陆、台湾、日韩等地,

都会举行大型的纪念活动,

所以9月28日堪称“中国的圣诞节”。

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|| 至圣先师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永垂不朽!

  孔子(公元前551年9月28日-公元前479年4月11日),姓孔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末期鲁国陬邑(今山东曲阜)人,祖籍宋国栗邑(今河南夏邑),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创始人。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,倡导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

 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,晚年修订六经即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易》《春秋》。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,其中贤人七十二。孔子去世后,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,整理编成儒家经典《论语》。

 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“天纵之圣”“天之木铎”,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,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、至圣、至圣先师、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、万世师表。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,被列为“世界十大文化名人”之首。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,祭祀孔子的“祭孔大典”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“大祀”。

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|| 至圣先师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永垂不朽!

孔子一生勤于学习,勇于探索,敢想、敢说、敢做,建树卓著,为中华文明做出了“十大贡献”:

第一:文化上的贡献

 我国公元前841年前没有文字史料,是孔子编修的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——《六经》把上古文化和文明传承下来的。在孔子时代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“儒、释、道”中,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线。孔子是中华上古文化的传承人以及5000年中华文化的奠基人。

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|| 至圣先师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永垂不朽!

第二:观念上的贡献

在历史上夏代尊“天命”,商代信“鬼神”,到了西周周公开始“制礼作乐”,“明德慎罚”,转向注重“礼乐文明”。这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一大飞跃。孔子不言所谓有意志有灵验的“天命”和“鬼神”,而对西周的礼乐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孔子是引导中国从“有神论”向“无神论”观念转变的第一人。

第三:文学上的贡献

《诗经》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,收入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。据《史记》记载:“古者,诗三千余篇”,经过孔子整理删定形成了流传至今的《诗经》版本,又叫《诗三百》,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新篇章,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。孔子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创新篇章的第一人。

 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|| 至圣先师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永垂不朽!

唐代吴道子《先师孔子行教像》

第四:哲学上的贡献

  《易》原本是一部筮(shì)占之书。孔子使《易》这部筮占之书成为大道之源,成为中国哲学之源。孔子作的《易传》由《易》的“筮占”功能转变到《易》的“德义”层面上来,其中的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”、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等观念已成为人类“求变向上”的思想基础和中国哲学的宝贵财富。孔子是改造《易》使《易》转向哲学,引发易学革命的第一人。

第五:史学上的贡献

  孔子编撰的《春秋》是记载上起鲁隐公元年(前722年)下至鲁哀公十四年(前481年)共二百四十二年鲁国历史的第一部史书。这部《春秋》仅仅一万余字却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,可谓言简意丰。《春秋》为我国两千多年史学的发展创立和奠定了基础,应该说中国史学之父不是司马迁而是孔子。孔子开修史之先河,是为我国史学奠基的第一人。

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|| 至圣先师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永垂不朽!

第六:教育上的贡献

  在历史上,孔子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人学校,在设坛办学、教书育人方面遐迩闻名。

孔子办学是政治家办学。他所选编设置的六种教材——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是为培养多方面人才服务的。孔子注重“文、行、忠、信”的教育,把弟子分为“德行”、“言语”、“政事”、“文学”四科进行教学,取得了新的成就。

更为可贵的是,孔子办学主张“有教无类”,实行全民教育。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,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,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。

第七:德育上的贡献

 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、道败德失的春秋末期。他不但告诉人们学做人、学文化、学技艺等方面的知识和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等方面的方法,而且提出了以“中华十大传统美德”(简称“中华十德”)——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、忠、孝、勤、公、省”为内容的伦理道德观念。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道德先师。

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|| 至圣先师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永垂不朽!

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孔子三千弟子,他们吟诵《论语》词句: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。

第八:体育上的贡献

  孔子一向重视体育锻炼。“射”和“御”是孔子开设的六门课程中的两门必修课。“射”是射箭,“御”是驾车。作为先生的孔子很重视射箭,他本人的技艺也很高。为了强健身体,孔子不但重视体育,而且注重营养卫生。同体育锻炼相统一,孔子注重养生之道,为后世逐渐形成的养生学铺设了道路。

第九:美育上的贡献

  所谓美育,就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、审美情操和审美兴趣的教育。孔子是把美育与德育、智育、体育并列一起纳入教育内容的第一位先师。从“子谓《韶》:‘尽美矣,又尽善也。’谓《武》:‘尽美矣,未尽善也’”中我们看到,孔子的诗教、乐教除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从政本领之外,还有陶冶学生情操,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和审美情趣之意。

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|| 至圣先师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永垂不朽!

第十:政治上的贡献

  尽管孔子的政治生涯比较短暂,但是政绩卓著。孔子倡导道德政治。孔子始终把人际的友善、家庭的和美、邻里的和睦、社会的和谐、人民的福祉、国家的太平摆在重要位置。他提出了“仁者爱人”的政治主张。

  孔子所说的德治是“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”,法治是“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”。孔子在教化世人、稳定社会、安邦治国方面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。

  时空跨越两千多年,回过头去再看孔子,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孔子高瞻远瞩,他提出的“仁政德治”主张,他提出的“小康”和“大同”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,在政治上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
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|| 至圣先师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永垂不朽!

“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,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,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、进行的理性思维、创造的文化成果,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,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、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。中华文明,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,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。”

——习近平

 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|| 至圣先师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永垂不朽!

  孔子的智慧、学说和思想,早已深入了我们的骨髓,影响中国人的为人处世。

 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,中国民族之所以为中国民族者,乃莫不与孔子有关。我惟有曰“大哉孔子”。实甚憾于无言以加之矣。

  圣人已久远,思想永流传,是后世对他最好的纪念

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|| 至圣先师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永垂不朽!

  孔子所处时代距离我们已有两千多年,但他的精神始终未能磨灭,不管是他曾被捧上神坛,还是被贬的一文不值,总有些人延着他的脚步,舍身求法,为民请命。总有些人凭着这股浩然之气,不忧不惧,从黑暗走向光明。

孔子的贡献永垂不朽!

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|| 至圣先师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永垂不朽!

图文综合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分享至:

GBSTV ®  2001-2101  版权所有  环球卫视国际广播电视集团  GBSTV-01~GBSTV-39  【电视节目制作发行】【歌影视艺人训练】【电视活动策划运营】  粤ICP备2022135548号-1